电话:0180-64364888
传真:069-72808181
邮箱:admin@clzxqc.com
地址: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民天大楼61号
今年八月,我们一家人从成都搭车来到都江堰,先在都江堰灌县古城的街上游览一番,阳光柔软的落在屋檐上,古旧的墙上稀稀疏疏长满了绿叶植物,杨柳河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,路边不时有摆摊子的老头展现着掏耳朵的传统秘技。古城的一切都是慢吞吞的,杨柳河街上人力车车夫,踩车的节奏是缓慢而有力。进入景区,大门正上方有三个不大的镏金的字“都江堰”,只见周围林木茂盛,满目苍翠,空气湿润,山岚掠面,令人备感酣畅。进了大门,便可瞥见秋雨大师那句刻在景观石上的“拜水都江堰,问道青城山”的名句,走走停停,四处花木扶苏,来到一座山前,这座山叫玉垒山,二王庙依山而建,下面就是闻名于世的都江堰大坝。
走进二王庙,里边陈设着许多建坝时所用的物品标本,大殿内看到了敬慕已久的李冰父子的塑像。在庙内的石壁上刻有李冰父子治水的口诀:深掏摊,低作堰。
短短六个字却道出了治水之英华。闭上眼,李冰父子当年领导工匠们构筑大坝的现象影象犹新,心中的敬重之情情不自禁。几千年来,正是由于有了李冰父子的良好劳绩,岷江沿岸的老黎民才免遭水深火热,才得以休养生息。
站在二王庙的观景台上,凭栏远眺,可见绚丽的西岭雪峰。俯瞰脚下,古堰英姿一览无余。 下了楼阁,抵达江边堤岸,江风阵阵,轻拂于面。
虽然艳阳高照,但仍然感应很是凉爽。沿着堤岸步行了几分钟,前面泛起了一座索桥,桥上游人如织。这座桥名叫安澜桥,曾经是用木排和石墩承托,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,上铺木板为桥面,两旁以竹索为栏,全长约500米。当今竹缆已被改为钢索,木桩桥墩被改为混凝土桩。
散步桥上,西望岷江,滔滔江水滔滔而来,都江堰大坝一目了然。过了索桥,就是鱼嘴坝,因大坝其形如鱼嘴,故而得名。来到鱼嘴分水处 ,看到一缕缕雾气从水面上升起,这频频薄纱的反面,是层层突兀的山岩,其间一块石头上刻着“离堆”两个字,之所以有个离字,就是由于当年修建都江堰时,将这些毗连山体的石头打穿,使江水通入人工河流,就像孩子远离母亲,怀有的那种恋恋不舍,与远处的玉垒山遥遥相望,今后就有了“离堆”这个典故。
在离堆山尾,有一纪念性古修建名为“伏龙观”,传说李冰治水时,曾在此观下降伏恶龙。一排石阶上去,走进了伏龙观。后人将“功追神禹”、“泽被西川”的赞誉赋予李冰是名副其实的。
伏龙观有大殿内有李冰石刻像,伏龙观二重殿高屋建瓴,其间有一观江亭,人立其上,俯视滔滔江水汹涌而至又飞跃而去,可使人遐想到李冰父子在江中降伏孽龙的壮景,亦能萌发好比苏东坡大江东去,浪淘尽、千古风骚人物之类的慨叹。而远方碧空之下,青城山峰峦如画,青翠欲滴。远近二景融为一体,有水有山,蔚为大观,格外赏心悦目。今日,我走在都江堰,看到这个从两千多年前至今仍生存无缺的历史遗迹,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仍在发挥庞大的水利作用。
都江堰奇观的造就,李冰用他的才智与努力,驯服了凶狠的岷江,将她变得温婉与妩媚,抚育了川西黎民,让成都平原变得殷实,今后留下天府之国的美誉,也留下了自己的一座丰碑。
本文来源:亚慱体育app在线下载-www.clzxqc.com
电话:0180-64364888
传真:069-72808181
邮箱:admin@clzxqc.com
地址: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民天大楼61号